职业自我效能感不是与生俱来或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个体对其职业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并随着这种评估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这个过程中,个体 会整合、判断从事与职业相关的活动中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也就是影响职业自我效能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来源。四种经典的信息来源:
1:先前的经验 个体自身的先前经验是最具影响力的信息来源。当然,在职业领域,先前经验就是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成败经验或绩效。一般来说,成功经验能提高个体对某行为的自我效能,而失败经验,特别是连续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值得一提的是,承认先前经验影响自我效能感,并不等同于认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改变是行为的直接结果。事实上,并不是行为造成自我效能感的改变,而是个体从行为中所得到的诊断信息引起自我效能感的变化,即自我效能感的改变依赖于人们对先前行为经验的加工。
2:替代性经验 人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来自于观察榜样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自我效能感也不例外,当一个人对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缺乏现实的判断依据或知识时,这种来自于他人,特别是与自己相似之人的间接经验影响力最大。
3:言语劝导 他人的言语劝说或自我鼓励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 但其效果直接受言语信息的真实性、可行性影响,一切合实际、有效可行的言语劝导 可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夸大其词的劝说或为了逃避困难的欺骗反而会降低 其自我效能。在职业领域,上级领导的反馈及其方式就成了他人言语劝说的主要方面。如果领导者懂得在员工的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反馈, 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4:生理和情绪状态 自我效能感还部分依赖于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心身反应。平静的反应使人镇定、自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疲劳、烦恼会使人感到难以胜任;紧张、焦虑易降低人们的自我效能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