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关注,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收费制度的改革,贫困大学生群体在日益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已超2000万人,总数大了,贫困大学生自然也多起来。据统计,全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平均比例为20%,其中特困生的比例为80%;农、林、师范类学校贫困生的比例超过30%,特困生比例已超过15写,而在改革前的1996年,特困生的比例仅占3%事实上,经济贫困仅是特困生的压力之一,因为经济贫困而给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精神等方面带来的诸多压力,已超越了单纯的经济问题。
有关教育专家认为,高校特困生群体的相对集中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和可塑性,远比其他贫困群体要大。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贫困大学 生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自卑、痛苦,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 自己低人一等,常常自惭形秽,郁郁寡欢。不少人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顾影自怜。
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贫困,因此,一次次失去得到帮助的机会,即 使得到别人的资助,也会深深内疚、自责。在一些高校的有关调 查中发现,产生此类心理问题的同学大多数学习成绩和活动表现都很一般,甚至还有一些同学为自己是贫困生而羞耻,进而生怨, 从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发展到怨恨他人。他们往往自暴自弃、不 思进取,或者是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
贫困使大学生心灵深处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挫折感,从而导致了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部分学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这对他 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 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优心的带有普遍社会性的大问题,甚至影响了当前高校的发展与稳定。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高校的健康发展以及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