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创新或者说名副其实的创新,在最小的限度内至少相对于过去是“没有”的、“新”的、“不同”的;也应该鼓励人们大量接触、吸收、创造先进的新鲜词汇,因为只有先进的新鲜词汇之间的相互重组、激荡和“发酵”,才有可能产生创新思维。当然,人们仅仅简单地掌握丰富的新鲜语汇,也不足以产生创新思维。知识经验信息、新鲜单词语汇,要真正转变成为创新思维的物质载体还必须注意或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在确保知识经验信息专一基础上的多样性的同时,要注意信息的有效性,即“效度”问题。思维创新都有其特定的相对稳定的目标指向,对于单个的人,试图“遍地开花,行行成状元”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更是如此。这就要求人们专业基础要精,要“聚焦”。但是,根据系统论原理,某一组 “独立”元素之间,貌似独立,实际上它们与外界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我们专心关注于“独立”元素的性质、功能等时,我们的思维也应该置于一些看似与专业无关的相关信息上,这样可以相互启发、触类旁通而找到线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切人点,往往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在当今世界知识快速发展、更新,学科划分越来越细,世界范围内新事物、新观念、新信息层出不穷。如何在近乎“爆炸”的信息中慎重而有效地选择、组合有用信息,提高信息的效度,克服 “信息疲劳症”问题,的确是实现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因此,提高搜集信息的有效性即效度,切实贯彻思维经济原则,即以最低限度的劳动,避免不必要的思想浪费,最终实现创新思维,达到思维的最佳效果,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明显,这样的问题牵涉面极其广泛,它既需要具体学科、专业人员的参与,也需要跨学科的合作,更需要相关的专门研究思维学、信息学的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一些宏观和微观方面的诸如信息的迁移、信息的互渗、“信息疲劳症”的消解等具体问题。
这里仅粗略谈谈提高摄取信息效度的知识结构问题。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什么是结构和功能,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结构是标志客观事物内部各构成要素、成分按一定方式联结为整体的概念,它揭示事物的全部内容和整体状态;功能指一事物对其他事物可起的作用及其能力。简单说来,二者有如下的基本关系:(1) 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 (2)事物的整体功能不是构成事物各个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或机械总和,各个构成部分有机结合为整体才会产生新的功能; (3)功能影响、制约和改变结构。 思维运行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它当然要遵循上述关于功能与结构之间辩证作用的基本规律。
- 上一篇:创新思维以语言载体
- 下一篇:实现创新思维之提取信息的三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