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结果同本人见面时,无论是谈话方式还是图示方法,被评价者的心理活动都是十分复杂的,有些人往往会出现一些消极的心理状态。掌握这些心理规律,因势利导,对于人才开发的作用极大。
(1):被动心理。性格内向的被评价者在接到领导同他谈测评结果的通知时,往往抱着被动挨批的心情,小自翼翼地来到办公室。他一不知道整个测评结果的高低,二不知道自己测评结果的高低,是一 个完全被动的角色。自从测评开展以来,他心里总是想着自己的缺 点和错误,测评前他表现出某种自卫心理,测评中他希望人家忘却他的缺点和错误。现在,当测评者找他谈话时,自卫心理又转化为被动的心理状态,等待着不好的结果。对这种情绪状态的人,主持谈话人特别要设法打消其顾虑,平等相待,肯定其长处,引导他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最好的方法是不提他的缺点,以讨论工作的方式,使他认识今后该怎么努力,切忌居高临下。
(2):应付心理。当评价者告诉他结果时,有些性格内向的被评价者可以显出若无其事的表情,尽管测评者有意启发他提问或讨论, 他仍不发一言,只是以应付的态度听着。这样的被评价者往往有两种人:一种人确实不求上进,对此反应不大,另一种人表面上没有动静,内心却在激烈地活动,衡量着别人对他的测评究竟是否公正,勉强掩饰其心中的满意或不满意,这一种人为数较多。对于抱应付心理的人,评价者一定要设法摸清其真实的态度,从中加以引导。否则,其中抱不满意态度的人将会影响积极性。
(3):护短心理。性格外向并缺乏自知之明的被评价者,一触到他的缺点与短处,就会情绪激动,甚至打断讲话来为自己辩护。对于这类被评价者,也不妨采取讨论启发式的谈话,可以先对其缺点表示毫不关心的态度,当其被谈话者真诚公平的态度所感动,对自己不足之处有所认识时(哪怕是一点),就可以鼓励他自己讲自己的缺点, 认清“自我”。在此基础上,马上转入改进工作,提高才干的话题。
(4):嫉妒心理。有些人平时不努力,轮到考核时则希望大家都 “脚碰脚”,因此,对那些努力上进、有所成就的同事十分嫉恨。在评价过程中,他们有的放风造舆论贬低之,有的个别告状污蔑之,有的 则不约而同地联合起来,非难这些人。
(5):对分数的兴趣感。在明确定量考核的单位,无论是性格内向或外向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我自己究竟得多少分”。当领导找他谈话时,他往往会主动询问自己的分数。在分数可以公开的条件下,这种心理马上可以得到满足;在分数不能公开的条件下,被测者的期望得不到满足,就会从兴趣转为怀疑,怀疑领导或同事是否对他有成见,甚至故意报复等等。
因此,测评者在向本人解释结果前,要掌握各类人员的思想动态。根据整个测评的气氛和对方的心理活动选择谈话策略,设法转移其过多关心分数的注意力。具体的策略可以是采用讨论工作式,不问优缺点,或者一分为二地进行定性解释,但可告诉等级,或者采取分数半公开方式,如告诉其有百分之几的人评价为多少分等等。当然,测评结果可以用文木的方式反馈, 这样就可以避开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 上一篇:疏导被测者负面思想的两个有效方法
- 下一篇:人才测评的误差控制与调整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