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证求职和填报志愿过程中遇到的两大问题
来源:未知|作者:LSTEST|发表日期:2013-08-09
从青少年的成长规律来看,当一个人步入到成人阶段时,其个体的思考独立性、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目的性都会显著增强。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以及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我国大学生的诸多个性特征没有得到完善,决定自我命运的意识不强。
大学生中存在的几种现象值得关注:
现象一:志愿填报缺乏理性。由于中学阶段缺乏规划意识的培养,缺乏对职业及其与大学专业关系的认识,中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难免表现出非理性的色彩,加上一些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子女,某些中学为提高升学率而对学生有意引导,致使一些中学生的志愿意志被进一步地扭曲,缺乏对未来适合从事职业的思考,进而也不能根据这一职业(群)进行专业的选择,导致了一部分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之后,对所学专业极为反感,学习积极性不高,个别甚至发展到退学的程度。
现象二:大学生活随波逐流。由于缺乏生涯规划,不少大学生在随波逐流中度过了自己的大学生活。这些随波逐流的学生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和老师眼中所谓的“好学生”,他们的“好”表现在学习认真,能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把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学好,并取得高分;另一类是学校和老师眼中所谓的“差生”,这类学生对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不认真学习,考试成绩也比较差。第一类学生虽然认真地学习了所开设的每一门课程,但他们只是被动地按照学校“批量生产”的要求被“加工”成为“合格品”,他们也许是为了奖学金,也许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尊重,也许只是性格如此,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所欠缺的是没有思考未来;没有想清楚自己未来适合从事什么职业;没有想清楚现在的学习与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有什么关系。我们看不到他们有意识地自学什么知识;看不出他们为什么要选择那些选修课;看不出他们为什么要考取一本本证书。
- 上一篇:不同性质企业的招聘条件和要求
- 下一篇:职业与人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