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频出现扎错“穴道”的绩效考核指标?(4)
来源:朗识测评|作者:婉君|发表日期:2015-08-14
  这将是《为何频频出现扎错穴道的绩效考核指标》最后一篇哦,本篇将带来指标过深过浅重大区别。

病态5:指标浅导致似是而非(企业想要的和说出来的不一致)

  比如,销售额指标的误读真正的销售额指卖到消费者手中的“实销额”,而并不包含代理商提走了,积压在渠道库房的“虚拟销售额”。前者完成一个生产到消费的过程,而后者只是占用现金流渠道,没有实际销售两者不能对等。

    由于这现象的存在,营销人员的工作重心出现方向性偏差,从“把货卖给消费者”转移到“把货卖给代理商”导致他们并不是想着怎么做大市场,而是怎么向渠道压货。但这并不可能长期有效,因为这一阶段货物进多了,下阶段必然要少进,若着迷于“虚拟销售游戏”,对市场份额增长并无实质意义,最后只会导致采购、生产、销售严重畸形,企业轰然倒地。

  再如,考核营销人员招商工作,如果按招商多少家制订指标,就不如按招商新增销售额制订绩效考核指标有效。前者可能让企业空欢喜一场,因为招到一批不进货的“名义”代理商,浪费招商费用;而后者则会带来企业需要的真金白银。

  所以,绩效考核指标制订必须准确表达企业真实意愿,要防止似是而非。

3、指标过浅则进行“深度数据调研”

  绩效考核指标表达过浅,依赖财务数据。渠道回款的“虚拟销售额”可简单找到,而“实销额”则要通过复杂计算得出。考核体系必须对包括财报表在内的原始数据进行二次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一线深度调研。指标得到深化,考核更加准确。

病态:指标深导致本末倒置(企业对指标苛求完美)

  实际上,所谓“最佳结果”是不存在的,即使得到了往往也得不偿失。更多时候我们只能得到目前情况下相对满意的答案。

  例如,产品合格率没有100%的精准,若能达到99.9%的合格率便已经相当不错了,但个别企业非要99.9999%,甚至100%的合格率,也许通过技术的进步,可以达到目标,但是不是花费太多了呢?为什么不依靠售后服务去解决?

  这种概念同样适用于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现实中,有的企业过份追求指标完美。

  比如,在考核促销活动时,绩效考核指标竟包括促销前发放传单的数量、促销场地精准面积,这样就过于僵化了。过多条件,不必要的要求只会加大管理成本。

  由此可见,保证指标“深浅”适当,也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4、指标过深用“指标重新界定”

  对各指标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指标定义中去除了不合理的要求,使其更具操作性。
 
  适当的绩效考核指标,管理工作就完成了一半。这虽然稍显夸张,但也不无道理。绩效考核就是反映企业全貌的一个缩影,可以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思想,承载了企业的文化理念,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这也恰恰说明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本文地址:http://www.lstest.com/jobtips/jixiao-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