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意识从萌芽到确立的过程介绍
来源:朗识测评|作者:LSTEST|发表日期:2013-09-09

        职业人格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已有研究表明,人格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塑性。而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一方面,选择适宜自己职业人格特征的环境;另一方面,环境也在不断地塑造个体的职业人格。同时,社会化过程也是个体的职业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个体职业心理发展过程中,个体人格与职业环境不断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稳定的职业人格。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职业人格,他们适宜从事的职业也各具特点,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职业人格的适应性特点进行了研究。

 

        而青年期的个体人格初步形成并日趋成熟,尤其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人格特点在其后的一生中都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对其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整 个人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青年人格的形成、社会化过程的不断发展,职业人格也迅速发展起来。因此,可以说,青年期是职业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探讨在这一时期青年职业人格发展的特点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具体来说青年的职业人格 具有以下特点:人格的生成与发展是一个以自我意识发展为基础的渐进的过程。青年期是自 我的觉醒期,个体的独立、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个体的能动性日益彰显,其人格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控性、主体性逐渐处于支配地位,是正处于走向成熟人格的过渡期。 青年期是人的自我意识和人格意识觉醒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年开始独立 解决自己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把各种角色以及早期培养的技能和当今职业标准联系起来。 随着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的职业意识逐步从萌芽到确立。

 

        起初,随着个体成人感的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个体逐步摆脱童年时期对某种职业的 幻想,开始向往某种具体的职业并对其产生兴趣。开始初步认识和了解职业,对职业的威望、收人、甚至工作地点等感兴趣。随着高中毕业所面临的升学与就业问题 的出现,个体开始对未来职业做出正式的选择。他们的职业需要、职业兴趣、职业 动机开始增强,对职业认识的理想化色彩开始减退,择业逐步具体化和实际化,开 始更加重视对自身条件的内省和评估。这一时期个体的职业意识开始确立。 高中毕业后,对于升学的青年来说,在进入大学期间,个体的职业意识开始完 善,并最终引导个体形成职业人格。

 

        开始刚入学时,大学生是带着在高中时期初步形成的职业意识进人大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由于很多人在人学前对本专业的了解不够,对大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适应等,开始怀疑自己对专业的选择,心里出现矛盾困惑。在进入大二大三,大学生逐步了解所学专业,不断适应大学生活,矛盾困惑逐步消失,对自我的认识更加客观全面。可以比较全面的综合各方面的以及自己的理解去调整自己的职业心理,一方而使自己的职业心理适合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使自己的职业心理适合于社会的需要和国家的政策,同时,也使自己的职业心理不断地发展和成熟。

 

        而对于中学毕业后直接面临就业的青年,其职业意识的发展更为复杂。这时职业选择已不是理想中的事情,而是直接面临着的现实,其择业倾向十分突出。在即将待业和已经待业的青年中,内心极不平静,就业意识处在一个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中。在这一时期里,随着毕业及即将走上社会,青年常有着成人的自信,但由于离开火热的集体回家待业,以及高考落榜等原因使其经常有失落的迷茫,由最初的自信发展到焦虑等待心理,既有强烈的自尊,又有压抑的痛苦;既有耐心的等待,又有焦急的忧虑。在职业的选择中,他们的职业态度常根据可供选择的职业的多寡而定,若面临较多可供选择的方案,常常有“对比求优”的特点和“先高后低” 的选择步骤。此时,青年的就业意愿也常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会有一些适应性变化。职业意识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形成稳定的职业意识, 指导个体职业人格的形成。

本文地址:http://www.lstest.com/jobtips/lss-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