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身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体生理发展的青年中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发育渐趋成熟。大学生在智力发育、思维水平和自 我意识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但由于生活阅历浅、对问题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导致生理需要和心理发育的不协调。加之有的学生还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不善于重建 平衡,不善于运用自我功能克服危机,所以一旦面临种种压力,就 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二):躯体疾病的影响。许多学生人校后,放松了对身体的锻炼,饮食起居很不规律, 导致精神不振,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甚至导致一些 慢性疾病的发生。发病后又不愿及时诊治,最后直接影响到本人的学习生活,造成精力不集中、精神空虚、烦躁,有的提出休学,有的甚至认为既增加社会负担又增加家庭负担,产生轻生念头。这 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导致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三):环境变迁的影响。许多学生初人大学,对于面前所展现的校园生活环境感到既 新奇又陌生。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新的学习特点,新的人际关系建立等问题缺乏适应和调节的能力,有一些学生甚至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些日常的生活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困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和调适,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适应性和心理健康。
(四):自我意识的影响。自我意识在心理发展和人格健全中起着导向、控制、内省和 归因作用,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走向成功的必备要素。尽管从总体上来说,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较高,但由于青年期这一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使得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着许多的矛盾和偏差。这种矛盾和偏差表现在:过度的自我拒绝、过强的自尊心、过重的自卑感、过分的独立意识与过分的逆反心理、扭曲的自我中心感和普遍的从众心理等。
这些心理偏差使得大学生在面临学习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就业压力等不能用一种平衡的心态去摆正。于是,在理想 追求中期望值过高,往往受现实主客观因素的阻碍,在矛盾冲突中产生迷茫、悲伤、怨天尤人等严重心理障碍;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或心胸狭窄、或自卑、或自命不凡等,不愿坦诚与人交往,把自己游离于集体之外,这样,容易产生压抑、孤寂、悲观、厌世的心理问题;在情感问题上受挫、在择业中不顺利或在生活上遇到其他不如意的事情,则由于情感脆弱、意志不坚定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体验,陷入失望、恐惧、愤怒、悲观厌世的烦恼中。
- 上一篇:影响大学生心理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 下一篇:大学生群体成长的七大需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