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特征及倾向与职业环境的相互作用是新兴的研究课题,职业人格关注的正是在这个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 理和行为模式。
(一):人格概念 对职业人格的研究首先是基于对“人格”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而逐渐发展的, 而有关人格的研究有很长的历史,但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所有对人格的 各种不同界定都包括以下两个不同的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把人格看作是个体外在行为一致性或稳定性的行为倾向性,是人们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或个人特点;第二个方面是把人格界定为个体的内部整体性, 即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内心世界的组织与结构。因此,人格既是个体的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也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外在表现,而且两者之问有一致性。 人格由个人和环境的动态交互作用所造就。一个人的人格必 定具有两个基础:一是遗传生物基础,二是环境基础。性别、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体型等因素是由遗传决定的。没有与生俱来的生物性个体,人格便无从产生。 环境基础是个体所处的外部世界,凡能引起行为的各种事物和情景都包括在内。 没有环境基础,人格也不能产生。
(二):职业人格概念 1959年,霍兰德在长期职业指导和咨询实践过程中,以特质因素论为基础首 次提出了自己的人格类型论,在该理论中,霍兰德提出了职业人格的概念。他将职业人格分为6种类型: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 (A)、社会型(5)、企业型和常规型,系统地探讨了人格与职业的匹配。哈森松在其工作顺应模型中,提出了工作人格的概念,并定义如下:工作人格是由作为工作者的 个体的自我概念、个人的动机系统和与工作有关的需要及价值观组成。哈森松指 出工作人格是在入学前的几年中得到发展的,主要受家庭的影响。在此,我们将工作人格与职业人格看作是等同的概念。 在参考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我们把职业人格定义为:职业人格就是 个体在人格发展过程中,通过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与职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 形成的,能适应职业需求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 上一篇: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发展的信息来源
- 下一篇:人格测评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