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素质测评发展在当代中国受到的阻碍(一)
来源:朗识测评|作者:婷婷|发表日期:2013-09-25

        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的极左路线影响下,我国心理素质测评工作遇到严重障碍。从 1949年到1979年,我国心理素质测评工作不但处于停滞、无人问津的状态,而且是一个被严密封锁的“禁区”。

 

        1979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唤来了科学的春天,心理素质测评工作开始复苏。1980年 5月,中国心理学会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在武汉召开了全国心理测验研究协作会议。1980 年8月,王文英、张卿华设计编制出《80一8神经类型量表法》,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制定了7-22岁男、女各个年龄组的全国常模。1982年,吴天敏第三次修改出版《中国比奈测验》。 随后,龚耀先等主持修订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以及韦氏学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林传鼎、张厚架等主持修订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张厚桀、王晓平主持修订了《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中国城市版),宋维真等修订了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陈仲庚等修订了艾森克人格问卷,李绍衣等修订了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许淑莲等设计编制出记忆测验量表,徐联仓等修订编制出企业领导行为评估量表,等等。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由于我国社会和经 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人才心理素质测评有了用武之地,人才心理素质测评在教 育、体育、卫生、国防、交通以及人事部门的人员选拔和职业分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成才率,提高工效,保障安全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经过10年的努力奋斗和稳步发展,1990年11月在无锡召开的全国首届心理测量学术会议,为90年代心理素质测评研究和应用工作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80年代末90年代 初,人才市场的兴起为人才素质测评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又为人才素质测评创造新的测评手段和方法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使人才素质测评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此期间,有一批心理学、人才学、管理学专家 在各自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撰写出许多有质量的著作和论文。如 1987年8月,郑日昌编著的《心理测量》一书出版;1988年10月,凌文轮、滨治世编著的《心理测验法》一书出版;1989年5月,彭凯平编著的《心理测验—原理与实践》一书出版;1991年11月,殷明主编的《智力·个性·职业测验》一书出版;1992年7月,我国心理学专 家一行23人出席了在布鲁塞尔召开的规模空前的第25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其中有5人(张厚集、王重鸣、郑日昌、张卿华、王文英)在会上发表了有关人才心理素质测评的论文;1993 年1月,张卿华、王文英等著的《人的神经类型测评研究》一书出版;1993年11月,王文英设计编制的非文字的彩色的《一般能力测验量表法(系列)》一书出版;1993年12月,在苏州召开了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素质测评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论文报告会,它标志着人才素质测评工作进人到一个崭新的、全面的发展阶段。

本文地址:http://www.lstest.com/jobtips/test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