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来源:朗识测评|作者:婷婷|发表日期:2013-09-25

        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中人以上者,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这两句话的意思,讲的是人们的智力水平可以划分为上智、中 人和下愚三种类型,这与现代心理学将儿童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弱智三种类型的看法基本类同。

 

        战国时期孟子曾对齐宣王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此话之意,说明人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与其他物体一样都是可以被测量的。

 

        三国时期刘韵在《人物志》中指出,鉴别人的才能和性情,可通过“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其意思是说,观察一个人的心理应该是在变化的条件(环境刺激)下,观察其所引起的特定行为活动,这种特定行为虽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行为,但是具有其代表性(常度)。为了全面地识别人才,不仅要观察一个人在变化条件下的行为,而且要在稳定的状态下加以识之,“必待居止然后识之”。北宋大臣、文学家范仲淹在人才选拔上提出“精贡举”的主张,他认为,当时国家专以辞赋、墨义取士,势必造成士人舍大方而趋小道,即不注意培养自己的真 才实学,而只专心辞赋,死读书,致使进士之人很少有才识者。因此,他建议考进士主要考应 试者对时局的言论方策,而后再考诗赋;诸科应试者,不但考墨义,还要考通经程度,都必须 先察看其以前的言行,以便造就有真才实学,可以济世安民的人才。另外,他提出“择官长” 的主张,根据政绩和才能,对官吏实行严格的考核办法。此外,他还主张“用度外人”,即任用与自己关系不太好,比较疏远的人。他认为任用迎合自己好恶的人,对自己的错误缺少发现的机会,甚至竭力掩盖其错误,只有“用度外人”,才能做好大事情。

本文地址:http://www.lstest.com/jobtips/test1-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