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的目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但是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的主客观因素,比如:求职者能力与职业要求间的矛盾、求职者对职业的态度和职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求职者对就业的心理准备充分与否与职业供求的矛盾、职业信息是否完整和迅速等,因此在进行选择时个人要不断调整自我,以实现人职匹配,达到最优组合。 影响青年职业选择的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个人方面的主观因素和外在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提供了职业心理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客观因素通过影响求职者个人的主观意识来达到正确的选择,为青年职业心理的发展提供了诱发因 素,起着制约和平衡的牵制作用,在二者的交互作用下青年才能够逐渐认识到职业心理需要并做出了进一步的选择。
主观因素是从青年自身方面着手考虑影响职业选择时的一些因素,可归纳为几个方面:
1)年龄因素 年龄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在职业发展的初期时,人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不稳定,因此在选择职业时具有一定的冲动性和新奇性。随着 社会阅历和经验的丰富,才会在选择职业时变得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青年初期的思维能力以及他们的个性特点具有不稳定和不定型性,使得他们对自身和职业的认识肤浅化。在选择职业时追寻逐热,喜欢尝试新的职业,带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随着他们个性的趋于稳定,对职业和自身的认识逐渐趋于成熟,因此在进行选择职业时也就正确的形成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但是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年龄的增加也就意味着失去了选择某些职业的权利,比如某些特殊的职业(如体操运动员、模特等)所需要的是某个特定年龄段的人。
2)性别因素 性别对青年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有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限制了他们在做出 自己的职业选择的范围,其中主要存在有两方面的差异:生理素质方面的差异和传 统职业观中对男女的“社会角色期望”方面的差异。一方而生理素质的差异导致他们在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研究表明,不论是已就业的年轻人还是未就业的年轻人,对职业所抱的期望值,男性都要比女性来得早;另一方 面子会对青年的社会角色期望导致他们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他们在职业选择上的一致性相对较低。男性一般偏重于选择工程师、个体经背者、党政官员等这种权力挑战性的职业,而女性则更多的选择记者、律师、教师等审美稳定性的职业。
3)教育文化程度 和性别因素相比而言,教育文化程度对未就业者就业倾向的影响要小于性别因素的影响。青年所接受的一定的文化教育在他们择业时占有很大的优势,就业 机会相对较多。一方面是教育让青年学到了基本的知识技能,在进行选择时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另一方而教育文化程度又限制了他们的选择范围。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许多青年乐于选择知识含量高、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在研究生,高中及以下群体样本中,100%的人注重个人发展。相比较而言,本科学历的人对个人发展的重视在50%左右。可见在选择职业时会受到这些条件所限。
4)青年的个性心理结构因素 选择职业是青年重要的人生课题,这种选择一般出现在青年中期和晚期。青年在选择职业常常会从自己的个性特征(如能力、气质和性格)以及个性倾向性 (如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等因素)进行考虑。一个人的能力和个性特点与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着工作的绩效。青年时期正处在职业心理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的阶段,容易促进他们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并对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选择相应的职业满足自己的需要。
5)就业准备及生活经历 青年的就业准备与生活经历在他们的职业选择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这主要是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适应、工作能力的培养、个性与职业的调和、 职业设计与职业规划等方而为选择和胜任职业而作的准备工作。其中,对于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适应以及对于职业与性格的符合程度,最有帮助的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将来晋升和发展的规划最有帮助的能力是创新意识和勇气;对于大学期间为工作培养的必要能力和对于职业设计最有帮助的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上一篇: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介绍
- 下一篇:青年职业规划的特点介绍